|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东方探戈”长衫龙

“东方探戈”长衫龙

关键词:东方探戈,长衫龙,贵定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贵定县人民政府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zgd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4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长衫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类民间舞蹈,属4l项民间舞蹈之一,排列序号为126Ⅲ-23苗族芦笙舞),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新铺乡苗族长衫龙舞是新铺乡谷撒村苗族所独有的一种芦笙舞蹈,主要流传区域为贵州苗岭主峰北峰阳宝山东面的皇龙山麓一带。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国内外艺术界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发源与传说

  传说,最初的长衫龙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跳的舞:男子吹着芦笙,在姑娘面前模仿龙舞蹈,以赢芳心。后来逐渐演变为祭祀仪式,每逢重大节日集会、婚嫁、立房、跳月等传统民族活动,村民都要盛装出席。

  据明代熊大木所著《大宋中兴史话》记载,宋代,贵州苗族首领黑蛮龙带领苗族士兵跟随民族英雄岳飞抵抗金,黑蛮龙累立功勋,朝廷诰封其为龙虎将军,因岳飞被诬陷入狱,黑蛮龙愤然弃官回乡,后得知岳飞死讯,悲伤过度而亡。苗族同胞为纪念他便修庙祭祀,称之为黑神,并以芦笙舞为祭祀之舞,因黑蛮龙曾受封为龙虎将军,此舞便被称为“鼓龙鼓舞长衫龙”。元朝泰定二年,大平伐安抚司首领狄亮归顺朝廷而建立“顺元路平民安抚司”时,“鼓龙鼓舞长衫龙”还被作为庆典舞蹈。

  鼓龙鼓舞长衫龙过去仅在丧葬和祭寨神仪式中表演,如今则每逢重大节日集会、婚嫁、立房、跳月等传统民族活动都要表演。用于丧葬时,位于出殡队伍最前列表演;用于祭寨神时,则于阳历二月初一在杀牛祭祖踩场上表演;用于立房时,在踩屋基时进行;用于跳月时,则多在正月初一至三十“跳月场”活动中表演。

  表演时,舞者身穿黑色或蓝色大襟长衫,头插野鸡翎,顶龙面牛角图腾、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腰插数十根锦鸡尾羽,手执芦笙,自吹自跳。该舞有男子双人舞、4人舞或群舞等形式,以双人舞最为常见。起舞时,舞者随着芦笙旋律,舞着“龙斗角”、“龙吐水”、“龙出洞”、“龙飞膀子”、“莲花”、“拜见”等动作。以大幅度前进、后退、蹉步、拧身急转体拱进,或跺脚、踢脚、蹉步,突然转身俯,或垫步前进、昂身向上的舞姿,形成忽高忽低,转侧腾挪,游离起伏、栩栩如生的龙腾形状。表演时舞者配合默契,左右摇摆似悠闲地散步,时而抬头作龙吐水状,时而拧转左右回旋似摇头摆尾状,时而龙抱柱舞似“龙”闹海。舞随情动,激烈时舞者长衫不时向外旋开,犹如腾飞的“乌龙”。

  鼓龙鼓舞长衫龙伴奏乐器笙管粗长,声音低沉浑厚,音乐节奏鲜明,舞动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二拍跳三步为切分音节奏,表现出“蹉步接踢腿、蹉步接踏蹲、垫步突然转身”的节奏变化。

  鼓龙鼓舞长衫龙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其舞蹈特点古朴、粗犷、神秘,是少数民族芦笙舞蹈中的一枝奇葩,对于研究小花苗族源流以及宗教信仰、节日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鼓龙鼓舞长衫龙初为家族传承式,后能在本寨里传授,但外寨和外族绝不允许传授。传承方式为老一辈的芦笙手在下一辈中选择两个跳得最好且聪明、好学的青年手把手传教。此舞传承人可上溯五代,即兰士洪、兰柏林、兰有才、兰成芳、兰朝斌,按25年一代计算,其流传历史最低不少于125年。

  跳“长衫龙”时,表演者头插两根野鸡羽毛,下巴戴一截约半尺长的胡须,口吹芦笙穿梭跳跃,模仿龙舞蹈,一般是两人对演。

  新铺苗族的长衫龙,被誉为“东方探戈”。这支长衫龙已流传了上千年,是贵定县新铺乡大花苗人在传统民族节目与盛大庆典仪式中进行的祈福、驱邪、图腾崇拜表演艺术。

  贵定苗族长衫龙舞的流传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新铺乡广大花苗同胞在传统民族节日里和盛大庆典仪式上祈福驱邪、图腾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展开苗族男子阳刚之气的民族舞蹈,表演时,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少则两人舞,多则上百人组合,在走、跳、跨、旋的动作中,力求的是一种粗犷、豪放的力量之美。高潮时,百十把芦笙同奏一曲,群山共鸣,舞步刚健,震天动地,其场面极为壮观,极富感染力。


“东方探戈” 长衫龙

  2003年12月,长衫龙苗族芦笙舞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展演代表队之一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节”展演,轰动京城,被国内外艺术界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2006年国务院“国发〔2006〕18号通知”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1项民间舞蹈之一。

  近几年来,长衫龙苗族芦笙舞多次亮相国内舞台,精彩的表演向海内外展示了苗族古老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还在多彩贵州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如今,长衫龙苗族芦笙舞已成为贵定县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民族表演舞蹈。被选定为全国第九届传统民族运动会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后,贵定县对此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展示贵定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贵定知名度的大好机会,专门从苗族长衫龙舞故乡的新铺乡谷撒村抽调了22名演技精湛的苗族长衫龙舞表演者进行集中排练,还指派县文工队专业老师对排练进行指导,力争每一个动作都做到精益求精,以最优美的舞姿将这一“东方探戈” 展现给全国观众。



传承与发展

  目前,鼓龙鼓舞长衫龙的传承已出现严重变异,如有的地方只用鼓龙,有的只用鼓虎的“简化”现象。而且用于庆典和祭祀活动的区别已不再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该舞蹈已是兴趣不在,纷纷外出打工,使这项“不外传”的独特舞蹈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今,36岁的兰衡是长衫龙苗族芦笙舞的第35代传人。

  2008年,在当地小学当代课老师的兰衡,接到教育局的调令,编制转正,还被调入新铺中学任教。

  兰衡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这已成为该校的必修课,每个班每周分别要上两节。

  兰衡说,由于舞姿复杂多变且对舞者的身体协调性、悟性要求比较高,不少学生学习长衫龙苗族芦笙舞特别吃力,积极性不高。不过让他略感欣慰的是,近4年来,贵定县民宗局共拨款1.5万元,购置了所需的服装和芦笙等。

  兰衡说,他已带了4届毕业生,约有160人学会了跳长衫龙苗族芦笙舞。可他仍然怀疑,这些学生会将这舞蹈传承下去吗?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